近日,2025年“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报送的三项实践案例同时入选,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产教融合、终身教育、数字素养提升等领域的创新成效与示范价值。
在产教融合领域,实践案例《政行企校协同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苏州实践》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联合政府、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了“1+N”远程教育载体网络。该实践通过建设核心基地与多个协同中心,整合市域内院校、企业资源,依托智慧云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实训设备的互通共享。针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前沿产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动态更新的模块化课程库,打造“双师型”远程师资队伍,并构建了“培训——认证——就业”闭环体系,已为区域产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面向终身教育,实践案例《“退休第一课”构建老年教育全链条服务体系》聚焦新退休群体的实际需求,以“党建引领+政校社协同”为核心,构建了涵盖心理调适、政策解读、社团孵化、智慧助老等内容的“全周期”服务模式,通过孵化特色社团、搭建银龄学习风采平台、建立精准服务数据库,成功帮助新退休人员实现社会融入,激发了银龄群体的活力与价值,形成了可复制的老年教育“苏州经验”。

在数字素养提升方面,实践案例《飞向社区的未来课堂——低空经济赋能全民数字素养新实践》巧妙地将前沿产业技术转化为大众教育内容。项目构建了“科普——启蒙——培训”三位一体的低空经济教育平台,并创新实施“社区嵌入式”学习模式,通过“一平米社区计划”将微型学习站点融入社区生活场景。课程体系覆盖知识普及、技能实操乃至职业引导,并特别关注青少年、中老年及残障人士等多元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了数字教育公平。

此次三项优秀案例同时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和中国老年教育优秀案例库,标志着学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已实现从“点上创新”到“矩阵输出”的跨越,其成功经验已产生积极的区域辐射效应,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通讯员:潘燕;文字:孙桂英;图片:孙桂英)